淅川县仓房镇通讯员周文海:火烧乌云,万里晴空
[
河南省教育网
]
作者:
周文海
2020-02-24 10:08:25
|
我要分享:
我的家乡淅川县仓房镇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疫情输入风险高,防控任务艰巨。市纪委监察委、县委、县政府等主要领导数次到我镇的三个省级卡点督导。非常时期,因为本地通讯员少,20多天来,我就主动扛起了战地采访的重任。
采写一篇新闻,很不容易。需要一定的社会知识,专业知识,交际能力,特别需要奉献精神。对于我这个教育通讯员来说,跨度还是蛮大的。在关键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我都会提前设计好采访计划,提前和领导沟通,征求主管领导的建议,明确采写对象群体或个人的特点、亮点。另一方面还要深入了解、现场感受、搜集素材,梳理手头信息。每次采访宝贵的两三个小时里,你就像一个录像机或者说是硬盘,装下更多的一手资料以备后用。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知识储备。我摘录过《学习强国》中中央政治局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指示,每天跟进学习上级疫情防控以来的系列文件,包括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县疫情通报等,搜集中国网、央广新闻网、河南省教育厅、南阳日报、微观淅川、淅川广电传媒等公众号信息,查阅过丹参、羊肚菌、柑橘、冬桃、艾草等产业相应的春季栽培管理知识,查过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的业务范围和依法防控相关的法律知识……疫情一线是新闻的土壤。一枚口罩是我全部的安保措施。一支笔,一个专用的新闻采写记录是我的全部家当。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省级卡点,深入到湖北交界的村组,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交谈,和民警视频通话。两脚、裤腿都是泥,从几百亩柑橘示范基地、塑料大棚里走出。一张一张编辑、拼图,只为完美一次次展现。一天三顿饭丢下碗就忙宣传,熬了几个通宵,眼冒金星,头昏脑涨,长出短叹只为报道,只为把最辛苦、最可爱的人和事采写好、推出去。

报道一篇新闻,是件幸福的事。每写一篇,在内容侧重和写法创新上我都想着要有不同,有突破。与领导们审核、修改、完善材料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把握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新闻写作的能力,都能获得双赢。网民的点击率和作品的阅读量就如两瓶生长豆。从审核通过的那一刻起,阅读量从几万到几十万的过程,有没有被高层次网站或平台转载,是否有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这些东西通讯员应该都多情地想过。相对于被采写者上网露面、获得叫好声一片、心花怒放来说,通讯员更关心的是这篇稿子的作用是否发挥到极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下,是否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无知的人有良心发现不出门、别给国家添乱,让领导的心血不白费,让冲锋在前的勇士不心寒。虽然他们只是通讯员,没有记者的高度,没有上升空间,顶多能自谦为笔者。这段时间,我采写过的磨沟村、仓房村荣获县级基层党组织了,马沟村获市级基层党组织了,张所长、程所长、周书记等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了。刘裴村第一书记周玉巧几乎每天都要用微信感谢我一下——她被百度、新浪、海外网、共工网等如实报道后,省人大、省电视台民生频道刊发和重新采访了她,县里在第一书记层面几次提到她。她本人由此更加振奋,工作更加努力。派出所张体虎副所长的事迹较突出,经省委机关《党员生活》网站、南阳手机报转载后,他光荣地火线入党啦!各个村也都在相互比较,看哪个村管理的好,群众基础好,防控效率高。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是我们的“人民公仆”王志强书记,防患未然,勇于担当,率先在全县关闭两大景区。日夜兼程,带病深入与湖北交界的大小卡点。在他的带动下,保住了三镇两省防控阵地,人民群众未受病毒蹂躏。


采写一篇新闻,贮存一份能量。在相对单调的校园生活里,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人和事必须感动着你,家乡的山水撩拨着你的心。山乡巨变不是背过的范文,而是真实的,生动的,触手可及。时穷节乃现,危难出英雄。磊山村的老干部老党员周德群发挥余热主动出战,李荣强书记身上的确有平凡又伟大的魅力。磨沟村老村医、老党员周海坡坚持巡逻,有可贵的家国精神!磨沟村的老老少少,全民皆兵,围堵外窜人员,人心齐,泰山移。马沟村在交通管制前后,第一时间做好后勤保障,支书王建明带病防控,新马沟山环水绕,丹参、冬桃、黄金梨分层设色,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小小的马沟村精致的像一盆景,像一幅水粉画。仓房村临危受命,坚守三个卡点,羊肚菌娇羞,柑橘园阔达,计划的扶贫产业全部落地。刘裴村村组联动,步步为营,老中青齐心协力,人民战打的好。卫生院张本明所长不顾个人安危,送药、送饭、送治病人,创造了医疗服务的新高度。派出所程煜所长用党的思想和工作法,指导青年干警成长,阶段性地打赢了疫情阻击战。患难见真情,中润园公司、供销社批发部、香严寺景区、冯宝明、张英武等集体和个人,他们与政府和人民心连心。当你把他们挖掘出来的时候,你就是伯乐,你就是鉴定师,从他们身上,你的正能量会更满,你愿意做最好的人,甘心为别人为家乡做更多的事去。

完成一篇新闻,升华一次高度。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多的人在战斗,在奉献。我是预备党员,在家乡人民最困难的时候,在党需要我的时候,站出来,走上前去,勇挑重担,在人民面前为我们的党竖起一面旗帜。每次出去采访,我都整理好党徽。“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利益冲锋在前。”和党一条心,不是口头上指指点点,应该怎么着。言行不一,就有愧于高举起的手臂,有愧于对党发出的铮铮誓言。最艰难的地方,才能把我锻炼得更加成熟,才能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所以说,这种高度,绝不是一桌酒菜,满足口腹之欲之后的海阔天空,牛皮吹得咚咚响。不是一只奖杯,满足一时的虚荣,想当年,你有几支队伍几杆枪,为党怎么着。更不是一沓钞票,而是一种使命——你读懂了采写的对象,别人通过你的图文,也能认识这个人,由衷地敬重这个人,单有跃然纸上的感觉还不够,要让他的或他们的正能量为社会服务,就似一团火,烧掉乌云,碧空万里才行。
(通讯员 周文海 供稿)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
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