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思源实验学校杨书阁:为我们的寒门学子两次落泪
[
河南省教育网
]
作者:
杨书阁
2020-01-14 10:34:30
|
我要分享:
我不是一位轻易流泪的人,然而看了我班学生曹恩良写的《忧愁》这篇文章后,禁不住潸然泪下,进而泪流满面,不是矫情,而是为我们的寒门学子的辛酸流泪。
十四、五岁的年龄,正是无忧无虑的花样年华,然而贫穷却使这位懂事的男孩子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具有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忧患意识,并有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想法。
他在文章中说,父亲已经59岁了,患有严重的胃病;母亲49岁,却患气管炎三十多年了;90岁的祖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姐姐在县城读高三;而他在我校上初三,家中所有的开支全靠59岁的父亲月薪一千元的工资支撑着。看着父亲被巨大的生活压力压得愁眉紧锁,懂事的他几次都想中断自己的学业,以此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可是又怕伤了父亲的心。在这重重的心事和生活的压力下,虽然很用功的他但成绩并不太拔尖,每天都是默默的来,默默的去,可以想象在这沉默背后他内心巨大的隐忍。
作为他的老师,我能体会到坐在教室里终日沉默寡言的他每天都承受着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压力,以至于影响了他的学习,使他失去了这个年龄应有的轻松和快乐。
他说以他现在的成绩,只能上个三类高中,以他的家境条件那只能是白白浪费父亲的血汗钱。可父亲已经59岁了,作为儿子,他想让父亲有钓鱼的闲暇,有吹笛时的快乐,有幸福的晚年……可他说这终归是自己美好的幻想!他的孝心,他的辛酸无奈令人无不动容。
他说听人说雕刻很挣钱,就有了辍学学雕刻来养家的念头。他说:“尽管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对它也不感兴趣,但是我会用99%的汗水去试一试。”只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念头:用稚嫩的肩膀撑起这个贫穷的家,想让父亲安享晚年!
在文章最后他说:“老师,您觉得我的想法对吗?”我无言以对,只能泪流满面;作为他的老师,最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上学的年龄辍学!然而他的孝心和懂事在这样大的孩子中显得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是啊,这样的孩子上了高中,在不菲的学费和不低的生活费面前,对他又是何等的压力啊!他会每天都生活在煎熬中。可我也深知他的聪慧,虽然平日里的他心事重重,少言寡语,但这个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的心中充满了真、善、美,用纯洁、美好的心灵和眼睛去感受生活,观察世界,因此,他的文章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满腹牢骚和轻狂自负,而是显得至纯至美,在我们班级的作文中堪称一流!他还写得一手规范、美观的隶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心灵纯洁美好,懂事又体恤别人的孩子,却要在生活的重压下,在贫穷中不得不选择中止学业,我不仅要大声责问:“我们寒门学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然而现在,当他再一次站在我面前,叙说着自己家庭生活的情况时,我再一次流泪了——当他下定决心要辍学养家时,迎来了转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几经走访调查,他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姐姐上大学不成家里的负担,他上高中的国家补助足已满足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不用从家里拿一分钱。全家被安置在居民新社区,母亲被安置在社区工厂上班,老祖母不仅享受高龄津贴,而且看病吃药免费!家里的生活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登高节节甜!他自己没有了后顾之忧,学习更加勤奋,成绩已经从垫底跃到中上游,正朝着一本努力!他说全家享受着党的好政策,给了他上学的机会,他要以百倍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看着面前春风满面,神采奕奕的他,我再一次流泪了——这是欣喜的泪!我们的寒门学子终于有了人生的春天,阔步走在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通讯员 朱草地 供稿)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
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