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网-通讯员频道

寺湾王光峰:传承传统美德 做好本职工作

[ 河南省教育网 ] 作者:
王栋梁
2019-12-17 15:45:12 | 我要分享:
0
  今年暑假在进行德育研修活动中,在鱼关的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中,有人问移民精神是什么时,馆长刘海波说“忠诚担当,大爱报国。”这种精神在移民身上诠释的淋漓尽致,而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淅川人,我身上有吗?我时常扪心自问,审视自己,苦苦的寻找答案……
 
  母亲不识字,但她朴实无华的话语蕴含着浅显的做人道理,时刻萦绕在我的心间,指引着我的生活。曾记得上学时,她告诉我:“儿呀,多读书不会有错。无论什么时候别人都拿不走,都是你的。”参加工作后,她又说:“工作是重要的。无论走到哪儿不能让别人说咱的不是。”我时常把母亲的话谨记心间,用心生活,认真工作,与人共事,努力践行母亲的期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一个勤勉务实的人,一个具有责任心的人。
 
  为此,我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与人为善,传承传统美德;工作上不忘初心,兢兢业业,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竭力展示最美的自己;家庭中,善待老人,积极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勤于学习成长自己
 
  在我的记忆中,寺湾人具有移民的吃苦耐劳、善于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他们才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时代,用他们勤劳智慧创造出一个个秀美的家园,走出家乡,在各大城市扎根生活,用质朴的语言教育出了一位位优秀的儿女走出家乡,回馈家乡,回报社会。
 
  儿时的我,曾因成绩不理想,家境贫穷,想过辍学。母亲知道后,语重心长地说:“无论屋里再穷,砸锅卖铁也供你上学。学到了知识你将来走到哪儿都能生存。”我听后似懂非懂,看到母亲忧伤的表情,再也不敢有辍学的念头,便努力地学习,最终考上了师范。在校期间,为了节省开支,经常穿梭于图书馆,博览群书。正是这样的境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我参加工作后,闲暇之际,经常把读书作为一种乐趣,从读书中收获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获得了教育的科学原理,汲取了课改理念,真正体会到母亲所说“读到的书是自己的,绝对有好处。”自从到了西营之后,由于校长王培龙的善于用人,发现他人长处,充分调动工作的能动性,打造出一个快速成长的舞台,读书的潜在积累使我得以发挥。同时也感到其他方面的不足,促使我自新,加强自身修养的不断学习提升。
 
  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我每天早上便从手机微信公众号学习班主任经验文章,语文教学、读者等栏目。晚上休息前先看一天的《学习强国》分数得到没,确保每天满分,同时收藏有关教育的文章。由于广泛的阅读,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也掌握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儿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正是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之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自己的人生。
 
  善待老人和睦相处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在无数寺湾人耳濡目染下,把孝亲敬老作为做人的一条基本准则。每逢双休日,我会到田地里帮助父母除草,更重的是陪伴父母进行交流。在家中,每天吃饭我都要先给老人盛饭。自从来到西营学校,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很少回家,短则一周,长则一二十天回老家一次。每回去一次,总要买点菜,水果什么的。而母亲总是嗔怪道:“家里什么菜都有,买着干啥?再说你争人家那么多外债,孩子上学都要用钱。以后可别买了。”说归说,我每次回家还是多少买点儿。同样,上丈母娘家也同样如此,一视同仁。偶尔也买些老人穿的衣物,以表心意。
 
  在家中,凡事发扬民主,大小事商量着来,意见达成共识,共同营造一个和睦之家,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为此,两个儿子也学会了与人为善,性情温和,遇事沉稳,乐善好施。
 
  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自99年毕业以来,20年如一日,无论在杜家窑,还是在秦家沟、西营中心小学,都始终视校为家,不曾记得因何事而请过一天的假。每天认真地完成各项教学事务,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要求自己,及时完善学校管理档案工作。
 
  曾记得,我在秦家沟小学担任学校教导主任、校长期间,每学年教别人不愿教的科目,担任全校的英语、语文,每期的镇统考中本人所教学科均居全镇前三名,学校在全镇排名前三名。学校历年被镇中心校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从未缺席此项殊荣,2013年曾被教体局评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从2017年秋,调到西营中小学之后,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兼六2班班主任,多年未教毕业班,加上如此大的学校,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压力倍增,许多事情从头学起,经常起早贪黑,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毕业成绩学校获得全县第十名的好成绩,非毕业班镇统考中,总评成绩位居全镇前两名。成绩的获得离不开校长的引领,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更离不开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精细管理。
 
  为了扭转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我广泛学习,大胆创新。2018年秋期,在校长王培龙的带领下,我奔赴内乡菊潭学校学习“彩虹桥作文教学法”,结合学校“心本育人”教育特色,反复论证创立“心之桥”作文教学法,大力倡导“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的作文教学理念,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即四步教学法,第一步采用“以游戏为主”的“情境导入法”,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写作训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步身心感知,由教师或学生现场表演,作为起点训练,教师不做任何指导,由学生按要求写下来,以便明确方向,提高兴趣;第三步递进指导字词句段层层分析指导,理清要点阶段和内容解析阶段,第四步总结提升即导学互动中的导学归纳和应用环节。课堂教学引入全县导学互动环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读一读),评价方式采用导学互动小组得分,与学校实行的十星评选方式紧密结合,评出合作之星、友善之星、进步之星等,强有力的推动了作文教学,丰富了学校“心本育人”的内涵,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全校推行写日记,增强写作表达效果,落实好“心之桥”作文教学法。
 
  教学中,积极钻研教材教法,深钻试卷,把握课改导向,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增长技能;学习课改文章,更新教学理念,指导全校教学工作,搭建成长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今年春期,学困生夏川豪在早读时间突然呕吐不止,问他家人是否在家,他说爸妈外出打工,爷奶在他上学时就下地了,这可怎么办?我一不做二不休,就把他送到前营卫生室诊治,医生说是受凉了,我才放心。医生给他开了药,我把他带到学校给他倒水喝药,一天之中不时地关注他的情况。孩子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后,他爸爸非常感动,亲自打电话致谢。我曾为杜家河的杨昊、杨晓燕等垫钱看过医生。
 
  每届学生中,总有几个家庭特殊的学生,偶尔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住校生杨果荣爸妈常年在外打工,爷奶年迈,春节的压岁钱她保管,自由支配。本班学生马晓萍与几位女同学羡慕妒忌杨果荣的零花钱,开始向杨索要钱,后来变本加厉,在杨果荣不堪重负的情况下,要辍学。我几经周折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对马晓萍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随后召开了“关爱他人,珍视友谊”的主题班会,后来杨果荣成绩大幅提高,马晓萍成为她的好朋友。
 
  我时常再想,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喜欢我,也许就是我的执着与认真,与他们打成一片,真诚地交流吧;为什么所到之处,与我接触的人,都愿帮助我,那是因为我真诚待人,工作认真负责;为什么在工作中不断地取得成绩,那是因为我善于汲取他人的优点、不断学习的结果……
 
  总之,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母亲的叮咛“工作是重要的。无论走到哪儿不能让别人说咱的不是。”这朴实无华的言语凝聚着淅川人的思想,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寺湾人身上善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爱岗敬业、勤勉务实、高度的责任心,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取得了诸多的称号。
 
  (通讯员 王良 供稿)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

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