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网-通讯员频道

济源市沁园中学校长卫强:用心筑就让生命幸福成长的沁之梦

[ 河南省教育网 ] 作者:
卫强
2019-11-21 08:26:52 | 我要分享:
0
  “教育的使命是雕塑人的生命,培植人的灵魂,需要用爱心呵护与碰撞,并不断遵循规律,科学培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担当、幸福的人。”这是我在2014年8月25日到济源市沁园中学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在与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见面会上讲的话,这也是我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以来的不懈追求。
 
  优化管理,营造幸福成长环境
 
  到沁园中学上任之初,听到老师们谈到最多的是管理机制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在一个校园里,把三个年级切成三块,每块都有七、八、九年级各8个班,组成一个苑区,这是人为地增加了内耗,苑区之间也因此出现了不正当、不和谐的竞争。那么,究竟怎样建立与大规模办学、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才能把学校打造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便成了我最先需要解决的难题。
 
  然而,在我走访调研期间,有的老师说,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这是对前任校长工作的否定。也有的说,改啥呢,这是瞎折腾。改还是不改,改又怎样改,我犹豫了。但一位教师给我发来的微信,让我坚定了信心。他跟我说,只要是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师生和谐、有利于学生幸福成长,你就要干!是呀,良好的管理体制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同样也会使一个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学生幸福茁壮成长。认准的事,说干就干!
 
  我通过举行全校教师参与的“务实谋发展,创新求提高”学校优化管理大讨论,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随后,组织有关人员赴省内外知名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济源教育界的老前辈、同行召开学校发展恳谈会,最终达成了“实行年级管理体制”的共识。
 
  我知道,管理体制改革是否能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关键在于人。我也知道,如果一个老师自身感到不幸福,他就不可能塑造出幸福的心灵,就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
 
  为此,我先从催发教师内在动力入手,围绕为教师送温暖、送健康、送快乐,持续实施惠师幸福工程,体检费从以往每人不足300元,提升到了1000多元;考虑到老师们的职业病,专门修建了康复室,在社会上聘请专人提供肩、腰、脊椎等康复治疗;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师“春季踏青”“秋日赏秋”阳光户外活动及教师趣味运动会,并邀请心理健康专家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引导教师拥有积极的职业态度。
 
  为使老师们形成教育合力,不再恶意竞争,我要求老师们教学时要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听课、统一作业,同时利用网络构建了沁园中学云平台,建立了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学校要形成整体互动、和谐怡然的育人氛围,还需要融洽家校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提出了要把家长、学生打造成与学校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第二、第三管理团队”的想法。想法一出,各处室、各年级、各班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名家长进课堂,百名教师大展示”教育教学开放周活跃起来了,家长文明素养讲堂开讲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建立起来了,“小组合作,同伴互助”也开启了新的育人模式,学校呈现出“幸福、融洽、共进”的育人新景象。
 
  厚植文化,滋养幸福成长沃土
 
  体制顺了,人心合了,还需要思想统一、目标一致。一所学校要想搭上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他的动力来自于全员的一种共同信念与价值取向,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理想,需要精心蓄积文化底蕴,培育校园精神底气。
 
  用什么样的文化引领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了我调入沁园中学后的第二个难题,经过无数次的走访调研、学习反思,经过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心灵交融,我与老师们达成了“育人贵在立心,树人重在铸魂”的共识。在深思和觉醒中,我更进一步坚定了“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尊重生命自然生长的形态,慢慢做教育”的信念。学校校名中的“沁”字,顺水从心,形为渗透之水,意为需要不断潜移默化、渗透沁润,这正是对教育的精辟解释和精准概述。
 
  “沁教育”也就此诞生了。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又从“沁”字字形本身和变形入手,对“沁”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她既有“三心”的理解,也有变形后人与五滴水完美融合的诠释。
 
  经过不断地挖掘凝练,于2016年年底我们形成了“静等花开,用心守候别样精彩”的沁文化主题,确立了“沁德润智,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育人理念,以及“办学生开心、教师安心、社会放心的幸福沁园”的办学目标。有些人曾经质疑学校育人理念不是一句完整的话,甚至讥讽这就是洋思中学办学理念的翻版。我没有去反驳,而是以大量事实印证这是对“沁教育”的最好诠释。
 
  现在,“沁教育”理念已内化为教师的思想、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相继开展了“沁育花开,绽放精彩”十佳最美教师、新时代沁育好少年评选,实施了“文化引领、素养提升、课堂提质、评价激励”四项“筑梦强校”工程,全校上下都在慢慢地用心做教育中,静静地守候不一样的精彩。
 
  2017年,济源市沁园中学在全省40多所申报学校中以最高票获评河南教育名片,成为第14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的承办单位。为承办好第14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暨“沁教育”观摩研讨会,学校精心编印了《沁教育读本》,量身打造了报告剧《静待花开》、演唱《最美的您》、情景剧《沁中画廊》、校歌大合唱《筑梦沁园》等彰显沁教育、沁文化的精彩节目。最终,我们为全省1000余名教育同行呈现出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教育盛会,学校也荣获了河南教育名片示范校。至此,沁教育、沁文化的思想精髓渗透到了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多元课程,绽放幸福成长新彩
 
  如果说,学校管理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保障,学校文化是学生幸福成长的引擎,那么课程则是育人最重要的载体,是学生通往幸福成长的跑道。
 
  2017年,学校成为全市课程建设的试点校。推行课程建设之初,有些教师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即可,课程建设纯粹是在加重教师负担。
 
  我没有反驳,而是召开了课程建设实施动员会、恳谈会、研讨会,组织课程建设骨干人员到山东、上海等课程建设先进地学习,邀请课程建设省内外有关专家及市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各学科教研员到学校进行多次专题讲座,最终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和称赞。
 
  经过深入调研、与老师们讨论,以及具体实践,学校在课程建设中融入了“沁教育”行动灵魂,形成了覆盖沁德、沁智、沁心、沁能四大板块,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沁”课程体系。
 
  有了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如何设置最适合学生的课程,从而让它产生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幸福成长成了摆在我面前的第三个难题。
 
  结合学校文化和现状,我决定把习惯养成教育和节点活动作为沁德课程的切入点,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沁智课程的着力点,把社团活动作为沁能课程的主打品牌,把心理健康课校本化作为沁心课程的突破点,让老师们在课程建设的路上,去欣赏和创造更美的风景,让生命幸福成长。
 
  为把沁智课程的海量阅读课程做成精品,我先是在全校教学楼走廊里精心设立了100多处“开放型书吧”, 提供各类书籍1万余册,让每一名学生不用到图书馆,不用去阅览室,随时可以在走廊阅读自己心仪的读物。
 
  接着,我们学校又高标准修建了集阅览、休闲等为一体的“沁香书屋”,与济源市新华书店携手开办了校园书店“尚书房”,逐步形成了“开放书吧能读书、沁香书屋能听书、实体书店能购书、图书馆能借书”的书香校园新格局。
 
  在社团课程构建方面,我也不遗余力,修建了能同时容纳20多种社团课程上课的少年宫活动中心,5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融培训、展示、实践为一体的创客教育中心,与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等知名机构签约合作,招募社团课程教练,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幸福成长提供了基础给养,搭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脚手架”,使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更加灵动、饱满。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担当的人、幸福的人”,这是我不变的信仰和永恒的坚守。在“沁教育”的探索征途中,我也感受到了因信仰坚守带来的喜悦,我获得了2018河南教育新闻人物、第二届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育人物等殊荣,带领的团队也收获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等一系列荣誉。
 
  在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征程中,我会继续带着“沁教育”的追求,慢慢地用心做教育,静静地守候不一样的精彩,着力打造新时代教育靓丽的风景线,为生命幸福成长的生态绿洲注入生机、焕发新彩!
 
  (通讯员 李战兵 供稿)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

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