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优评先靠积分,就是真民主?
[
河南省教育网
]
作者:
杜建锋
2019-09-11 10:43:44
|
我要分享:
暑假时,正在出游的我,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说是要评优评先,按照学校积分办法,先进行投票,然后晒证书,按照证书的等级进行积分,谁的积分高,谁就是先进工作者。当时,我不置可否,没有明确表态,既不想参与投票,也不想成为先进。
谁知,十多天之后,结果出炉,我还是入选了先进,这让我感到十分意外。现在回想起来,按照学校的评优评先办法,我认为我占了两个便宜:一是工作岗位本身就与写作密切相关,每次写论文、交成果,许多老师都愿意挂上我的名字,让我和他们一起努力,但事实上,我并未出力;二是我的工作特别容易被领导和群众看见,哪怕是极小的一件工作,都必然以文字的形式留下痕迹,弄得全校皆知。
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何德何能,能够获取先进。比我努力的人有很多,比如好多任课教师,费尽移山之力,搞了一个课题,结果只能积两分;还有一些教师,教学成绩优秀,但不屑于谋取证书,结果可想而知。相反的,一些教师却在钻制度的空子,一学期尽在如何获取证书上下功夫,从最容易获取的证书入手,什么书法比赛,什么学生科技成果比拼,这协会搞得比赛,那协会搞得活动,只要有证书,一律参加,反正都是学生交作品,自己无须努力。如此以来,一学期下来,光证书就有十多个,妥妥地先进!
窃以为,学校工作是分种类的,既有一线任课教师,又有做行政服务工作的;既有管班带班的班主任,也有普通的任课教师;既有面临中考压力、担任语数外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有没有中考任务的地理、生物、美术等学科教师。即使在行政人员内部,分工都是十分明确的,有搞宣传的,有搞档案,有搞学生管理的……各有各的分工,怎么可能进行简单的比较?甚至有一种极端情况,比如某个工作平时不显山露水,但是关键时候却能对学校工作产生重大的、全局性影响,如果它这时候干不好,就会影响到每一名教职工的利益。因此,笼统地用积分的办法进行考核显然有失公允。
在此,笔者认为以积分的多少来评优评先,至少存在着三个弊端:
一是抹杀了学校岗位的差别。如前文所说,有些岗位获取证书如同探囊取物,只要稍微留意,证书便可纷至沓来;有的岗位获取证书,却势比登天,一学期能有一个证书简直是大丰收。忽略岗位差别,看似平等,其实是对学校工作异同的无知。
二是忽略了评优评先中荣誉的含金量。这个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教师自己努力获取的证书究竟多少含金量,协会证书和上级部门发放的证书会一样吗?辅导证书和教科研课题的证书一样吗?其次是,学校评优评先也是分等级的,比如校级的、区级的、市级的、省级的,另外上级部门给的荣誉是有时间先后的,在一段时期里,倘若完全完全按照积分进行排队来获取荣誉,积分靠前的未必能获得重大荣誉,积分靠后的未必不能捞到大鱼。
三是评优评先的投票环节,藏有多少不可知因素。在教师这个行当中,每一名教师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对他人的工作究竟了解多少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就拿笔者而言,我既带一个班的语文课,又分管宣传工作及学校各种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很忙,甚至很多时候,需要加班加点,但是除却宣传工作被人们广为所知,其它的工作却很少人知道或者不能让大多数人知道,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评价我的工作优劣,如何使用票选的办法来评价我的工作。何况,比我忙的大有人在,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既没有光鲜亮丽的成绩,也不能为人所知,单纯的投票何尝不是对他们工作积极性的伤害?一般意义上,投票是用决定学校公共事务的,而非工作评价。这看似民主、公平的做法,结果却是极为有害的。
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人心、凝聚人心,努力实现全体教职工万众一心地为学校共同价值观而奋斗。单纯的积分制评优评先,看似公平,其实是校长懒政的表现,既不想实地去了解每一名教师的工作,又把自己的责任甩得干干净净,长此以往,伤害了校长的权威,让教师无所适从,更助长了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危害可谓大矣!
(通讯员 杜建锋 供稿)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
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