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启蒙老师
[
河南省教育网
]
作者:
谢明理
2018-09-06 19:42:39
|
我要分享:
侯老师是我在分校读二、三年级时的一位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时他二十来岁。侯老师中等个头,皮肤略黑,见人总是一副笑脸。
侯老师多才多艺,他不仅识歌谱识戏谱,还会拉弦子,吹笛子。上一世纪70年代,当时我还小,我朦朦胧胧地记得他还参加过大队文艺宣传队,饰演过《白毛女》剧中“大春”的角色。这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
我在分校读书的时候,除了我们生产队的学生外,还有其他生产队的部分学生,像一队、六队、七队、九队。当时,学校就在我家西边大概一里地的地方。说是学校,实际是一处废弃不用的民宅。学校很简陋,办学条件也很差,只有一条土窑洞,土窑洞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排木板课桌,凳子是我们从家里带的独凳;土窑洞里有一个套间,这个套间就是侯老师的办公室和住室。侯老师是一个民办教师,记得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任教,他既是校长,又是教师,还是敲钟人。后来又有几任老师在这里任教,像李彦老师、周玉亭老师等。后来这个分校办成了育红班,曾在这里任教的有吴老央、王花敏、吴玉枝、任青等。
这个分校由于没有地方,只好实施复式班教学。记得侯老师给一年级学生上完课留下作业以后,接着再给二年级学生上课,年级之间、学生之间互不干扰,教学组织的井井有条。那时,尽管是一所分校,但是课程开设很规范,不仅有学科教学,像语文、算术,还有体育、唱歌、写字等。当时,侯老师不仅教我们语文,还教我们算术,还教我们唱歌和体育。
那时,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抓得挺紧,要求也挺严,侯老师的责任心也很强。他离家有10里地,他一个人坚守在这个教学点上,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一年四季,从没有耽误过学生的课。早上,他及早来到学校;晌午,就在办公室做点吃的。从没有离开过学生半步。
那时,我们那里的教学气氛很浓厚,教学工作开展得也很扎实。每学期都由主校统一组织考试,并且要在所有分校之间开展评比,我们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当时的考试题都是程式化的,没有更多的创新,比如语文考试卷,无非就是听写、解词、造句、填空、问答,当时连选择题和判断题还没有。每次考试前,侯老师都会认真带领我们复习,给我印象较深的是语文考前复习,侯老师指导我们写反义词,比如“多快好省”和“少慢差费”,你别说,考试的时候真有这道题,感觉侯老师真是了不起。
除了学科教学,侯老师还教我们做操、跑步、游戏,当时做的操应该是第五套广播操吧,有上肢运动、冲拳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侯老师不仅教我们唱歌,还教我们唱戏,他曾指导我们排练过戏曲《沙家浜》的片段。记得当时海发饰演郭建光,春芳饰演沙奶奶,俊生饰演沙四龙,好像也有我的角色。每一次在班上试演结束,侯老师还会让其他学生提提意见,挑挑毛病,并及时予以纠正。至今对郭建光的唱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还会在心里哼上几句。那时,我们年龄小,根本不懂得表演,对白、动作、演唱都显得非常稚嫩。但是,侯老师就是在这样入情入境的戏曲表演教学中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和勇气,培养了我们的参与意识和戏剧审美意识,使我们初步感受和领略了民族戏剧唱段的美妙以及剧情的魅力。现在想来,那时戏曲就已经进校园、进课堂了。
侯老师很重视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夏天,他会带我们到附近的小河沟洗澡。我们在小树林里一边乘凉,一边戏水,一边洗澡。学生身上的灰尘洗净没有,侯老师会一个一个地进行检查,发现没有洗净的孩子,侯老师会亲自为他们搓去身上的灰尘。
侯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记得那个时候,每当春节,他会组织我们带着春联,到附近吴姓军属家里打扫卫生,张贴对联,从小就培养我们拥军优属的思想。那时,有部队在我们那里拉练,侯老师教导我们见到解放军要叫“叔叔”。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仍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侯老师也回到了主校。到我们读初中时,他一直都在主校教学,在我们相处的日子里,彼此结下了很深的师生情谊。后来,侯老师转为公办教师了。今年,侯老师将近70岁了,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我已经毕业40多年了,并且已是当爷爷的人了,可是一旦见到侯老师,我还会亲切地叫上一声“老师!”此时,感到侯老师还是那么和蔼,那么亲切,那么可敬!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
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