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网-通讯员频道

让英雄成为我们心中的信仰

[ 河南省教育网 ] 作者:
杜建锋
2018-09-30 15:15:46 | 我要分享:
0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2014年8月25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于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今年9月30日是第五个烈士纪念日,方此之时,缅怀烈士,追寻英雄身上的力量,别有一番意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英雄的身上有着改天换地的情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所以他们义无反顾,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生命再所不惜。无论是追寻真理、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李大钊,还是“请勿撕破我的历史”的瞿秋白,抑或“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革命烈士千千万万,在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信仰的力量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可束缚如穷囚。在英雄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神圣的光芒,从而刺破黑暗,穿越世道与人心,成为时代坐标。“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他人,快乐了自己,在他身上尽显人性的善良与美好。“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他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何尝不是人性的最光辉表达?英雄之伟大,在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人性之光,不仅在于照亮自己,更在于穿透黑夜,启迪来者。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中华文明5000年能够传承不断,就在于每当民族危难之时,总有英雄挺身而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遗憾的是,总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探寻真相”之名,结构历史,亵渎污蔑英雄,“黄继光堵枪眼是假的”,“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等谬论甚嚣尘上,如此这般的抹黑英雄,侮辱先烈,就在于摧毁民族精神,斩断民族之根,用心之险、之恶,可见一斑。
 
  英雄不容亵渎,更不容诋毁。唯有敬仰英雄,学习英雄,让英雄成为我们心中的信仰,我们民族才会充满希望。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不仅是其历史的重要体现,更是其精神之源,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就在于振奋民族精神,开辟民族的美好未来。对于个人而言,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见贤思齐,是为获得生存、生活的力量,激昂斗志,奋勇向前,永远向上向善。
 
  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在一个多元化时代,尤其需要张扬英雄精神,从英雄那里汲取养分,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更需要我们学习英雄、崇尚英雄,铭记英雄故事,让英雄成为我们心中的信仰,从而谱就更加壮丽的篇章。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

Haedu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